• <dfn id="lxtrp"><label id="lxtrp"></label></dfn>

        <blockquote id="lxtrp"><meter id="lxtrp"></meter></blockquote><form id="lxtrp"></form>
        <b id="lxtrp"><meter id="lxtrp"></meter></b>

          冬季孩子總生病怎么辦?這樣做快速提高孩子免疫力!

          文章來源: 作者:中醫(yī)科 陳仕 發(fā)布時間:2024年01月22日

          近期,新冠病毒、肺炎支原體、流感病毒肆虐橫行,門診經(jīng)常有家長問:小朋友經(jīng)常生病,怎么增強免疫力?病后小朋友老是乏力、胃口不好怎么辦?

          中醫(yī)稱流感為“時行感冒”,屬“瘟疫”范疇。那么,中醫(yī)對防治流感、提高免疫力有什么妙招?下面,就讓陽江市婦幼保健院中醫(yī)科碩士研究生、中醫(yī)師陳仕為大家支支招。

          ?

          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》曰“正氣存內(nèi),邪不可干”,其“正氣”就是免疫力,“邪”就是病原微生物,正氣充足,免疫力強,才能抵御病邪,達(dá)到少生病?!罢龤狻边€能促進(jìn)疾病的痊愈,能幫助病后體虛的小朋友恢復(fù)健康。

          那么,我們該如何快速提升孩子免疫力呢?“四季脾旺不受邪”,提升孩子免疫力的重點在于養(yǎng)好脾胃。

          ?

          01

          調(diào)飲食、節(jié)情志、慎起居、強體魄

          01調(diào)飲食

          ?小兒飲食宜多樣化,以谷類為主食,結(jié)構(gòu)均衡。

          ?忌乳食無度,“四時欲得小兒安,常要三分饑與寒?!毙猴嬍巢恢怨?jié),要注意飲食量的控制。

          ?三因制宜,因時、因地、因人不同而采用適宜的飲食。

          因時:現(xiàn)處冬季,對應(yīng)腎臟,為補腎的好時機,黑色入腎,當(dāng)小兒身體無礙時可多食用黑色食物,如黑米、黑豆、栗子等。

          因地:嶺南地區(qū)兒童易生燥火、多患濕溫,體質(zhì)多為:上熱、中虛有濕、下寒,故不宜過多食用辛辣燥熱之品、肥甘厚膩易滋膩礙脾之品、寒濕生冷之品

          因人:具體又要根據(jù)小兒平素體質(zhì)情況選用適合其體質(zhì)的主食、肉食、蔬菜、水果的品種。

          以下對常見的幾種體質(zhì)進(jìn)行舉例,若有需要可攜小兒至我院中醫(yī)科進(jìn)行針對性指導(dǎo)膳食。?

          ?中醫(yī)科針對性指導(dǎo)膳食.jpg

          02節(jié)情志

          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,倡導(dǎo)鼓勵式教育

          中醫(yī)上說,“肝旺乘脾”“肝郁困脾”,即肝氣過旺、肝氣郁結(jié)會損傷脾的健運功能,影響氣血的生成。因此,家庭氛圍和諧,小朋友心情好、肝氣舒暢也能減少生病次數(shù)。?

          ?

          03慎起居

          ? 忌光腳踩地板,“寒從腳入”,易損傷脾腎陽氣。

          ?適時增減衣物,防寒防凍,暖冬時防止過度穿衣而患溫?zé)犷惣膊 ?/span>

          ? 早睡、保證睡眠充足?

          ?年齡范圍.jpg

          04強體魄

          《保嬰要言》指出:“小兒不宜過逸,過逸則飽食暖衣,安閑坐臥,氣血凝滯而生病矣”。

          堅持運動是最好的養(yǎng)生方式,保證每天最少2小時戶外活動,多曬太陽(避免直射)。?

          ?

          02

          小兒推拿(穴位按摩)

          小兒推拿通過按摩,使小兒經(jīng)絡(luò)通暢、氣血調(diào)和、正氣充足,從而起到保健、治療的功效。小兒推拿適用于0~14周歲的兒童,但年齡越小,尤其是學(xué)齡前(0~6歲)的兒童對穴位刺激更加敏感,其療效也越好。14周歲以上的孩子我們也可以通過對足三里、涌泉穴的按摩達(dá)到扶助正氣的效果。

          ?

          01揉脾經(jīng)

          位置:拇指末節(jié)螺紋面。

          操作:一手握住小兒手掌,另一手的拇指螺紋面按住小兒拇指螺紋面,順時針揉或往內(nèi)推100~300次。

          作用:健脾胃、補氣血。

          ?微信圖片_20240122095359.jpg

          02揉板門

          位置:手掌的大魚際平面。

          操作:一手握住小兒手掌,另一手的拇指端順時針按揉100~300次。

          作用:健脾和胃、消食化滯。

          ?微信圖片_20240122095404.jpg

          03掐揉四縫

          位置:手掌面,食、中、無名、小指第一指間關(guān)節(jié)橫紋處。

          操作:一手握住小兒四指指尖以固定四指,另一手用拇指指尖依次掐揉食、中、無名、小指橫紋,重復(fù)3~5次。

          作用:消食導(dǎo)滯。

          ?微信圖片_20240122095409.jpg

          04揉足三里(強壯穴)

          位置:犢鼻(外膝眼)下3寸,脛骨外側(cè)1寸。

          操作:用拇指端按揉100-300次。

          作用:補脾消積。

          ?微信圖片_20240122095414.png

          05揉涌泉穴

          位置:腳底中線前1/3凹陷處。

          操作:睡前溫水泡腳后用拇指端按揉100次。

          作用:滋陰補腎、清虛熱。

          ?微信圖片_20240122095419.png

          06摩腹

          位置:腹部。

          操作:用手掌掌面或食指、中指、無名指指面附著于小兒腹部,順時針輕柔、勻速摩腹。摩3~5分鐘。(逆時針止瀉、順時針消食通便)。

          作用:健脾助運。

          ?微信圖片_20240122095424.gif

          07捏脊

          半歲以下小兒皮膚嬌嫩,故適用于6月齡-7歲小兒。

          位置:尾骨末端長強穴至大椎穴處。

          操作:用拇、食指捏起局部皮膚,從下往上,每次捏脊后按揉放松皮膚。捏6-9遍,每天操作1次。晨間操作效果最佳。

          作用:調(diào)整陰陽、調(diào)和臟腑、促生長?。

          ?微信圖片_20240122095428.png

          03

          藥膳食療

          01健脾消積

          平素易有食積的小兒,如有舌苔厚、口臭、厭食的表現(xiàn),可先用該方代茶飲連服3天以消食積。若食積不消,脾胃運化受阻,補益則是無用功,甚至?xí)又匦菏撤e情況。

          炒山楂10g、炒麥芽10g、神曲10g、山藥10g(此為3歲以上小兒用量,具體根據(jù)年齡酌情減量)。

          舌質(zhì)紅、易煩躁患兒可加淡竹葉6g以清心瀉火除煩。

          (1) 做法:

          步驟一:將藥材浸泡20分鐘;

          步驟二:將藥材與浸泡的水一并煎煮30分鐘即可。

          ?

          (2) 根據(jù)小兒情況亦可靈活選用以下消食類藥。

          ?消食類藥.jpg

          02健脾益氣

          食積已消除或無食積的小兒可用該方煮水代茶飲或煮湯以健脾益氣、扶助正氣。

          五指毛桃10-15g、山藥10-15g、炒白術(shù)6g、陳皮4g、茯苓8g、炙甘草4g(此為3-6歲小兒用量,具體根據(jù)年齡酌情增減)。

          地圖舌、舌質(zhì)紅、大便偏干的小兒可將五指毛桃改為太子參、加麥冬6g以養(yǎng)陰。

          (1)做法:

          步驟一:將藥材浸泡20分鐘;

          步驟二:將藥材與浸泡的水一并煎煮30分鐘即可。

          ?

          (2)功效:

          五指毛桃:性平,味甘,具有益氣健脾、祛痰化濕的功效,其益氣扶正、補肺固表、健脾燥濕之力與黃芪功效相似,故有“南芪”的別稱,然五指毛桃性平,補而不峻,更切合嶺南地區(qū)人群多熱多濕、濕熱互結(jié)的體質(zhì),享有“廣東人參”之美譽。

          山藥:性平,味甘,具有補脾養(yǎng)胃,生津益肺,補腎澀精的功效。其肺脾腎同補,譽為孩子天生的“保護神”。

          炒白術(shù):性溫,味苦、甘,具有健脾益氣、燥濕利水、止汗的功效。

          陳皮:性溫,味辛、苦,具有理氣健脾、燥濕化痰的功效。

          茯苓:性平,味甘、淡,具有利水滲濕、健脾安神的功效?,F(xiàn)代藥理研究表明,茯苓多糖具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。

          炙甘草:性平,味甘,補脾益氣,祛痰止咳,緩急止痛,清熱解毒,調(diào)和諸藥。

          溫馨提示:本茶飲為輔助調(diào)理作用,具體根據(jù)小兒體質(zhì)選用效果更佳,若有需要可攜小兒至我院中醫(yī)科就診咨詢。此方不作為治療,如有發(fā)熱、咳嗽、氣喘等不適癥狀,應(yīng)及時就診。

          ?

          科普醫(yī)生簡介

          ?微信圖片_20240122095333.jpg

          陳? 仕

          中醫(yī)科中醫(yī)師

          中醫(yī)兒科碩士,畢業(yè)于廣西中醫(yī)藥大學(xué),師從廣西名中醫(yī)李偉偉教授。秉承“中立兒安”的思想,重視健運中焦脾胃,致力于中醫(yī)治未病文化的傳播,提倡食療育兒的理念。擅長于兒童體質(zhì)的調(diào)理及肺、脾胃系統(tǒng)疾病的診治,如感冒、咳嗽、肺炎喘嗽、哮喘、反復(fù)呼吸道感染、厭食、積滯、腹痛、泄瀉、便秘、汗證等。


         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,国产欧美一二三区,亚洲人妻av,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,动漫
            • <dfn id="lxtrp"><label id="lxtrp"></label></dfn>

              <blockquote id="lxtrp"><meter id="lxtrp"></meter></blockquote><form id="lxtrp"></form>
              <b id="lxtrp"><meter id="lxtrp"></meter></b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