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產治療 需權衡利弊
早產是指妊娠滿28周至不足37周間分娩者。此時娩出的新生兒稱為早產兒,體重1000—2499克。據陽江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主治醫(yī)師王宗瑤介紹,目前國內早產占分娩總數的5%—15%。約15%的早產兒死于新生兒期。
早產有幾種類型
1.自發(fā)性早產
最常見,約占早產的45%。自發(fā)性早產的高危因素包括:早產史、妊娠間隔短于18個月或大于5年、早孕期有先兆流產、宮內感染、細菌性陰道病、牙周病、不良生活習慣、貧困和低教育人群、孕期高強度勞動、子宮過度膨脹及胎盤因素等,近年發(fā)現(xiàn)某些免疫調節(jié)基因異??赡芘c自發(fā)性早產有關。
2.未足月胎膜早破早產
病因與高危因素包括:未足月胎膜早破早產史、體重指數(BMI)<19.8、營養(yǎng)不良、吸煙、宮頸功能不全、子宮畸形、宮內感染、細菌性陰道病、子宮過度膨脹、輔助生殖技術受孕等。
3.治療性早產
由于母體或胎兒的健康原因不允許繼續(xù)妊娠,在未足37周時采取引產或剖宮產終止妊娠,即為治療性早產。終止妊娠的常見指征有:子癇前期、胎兒窘迫、胎兒生長受限、羊水過少或過多、胎盤早剝、妊娠合并癥、前置胎盤出血、其他不明原因產前出血、血型不合溶血以及胎兒先天缺陷等。
早產可以預測
早產的預測有重要意義:對有自發(fā)性早產高危因素的孕婦24周以后定期預測,有助于評估早產的風險,及時處理;對20周以后宮縮異常頻繁的孕婦,通過預測可以判斷是否需要使用宮縮抑制劑,避免過度用藥。
預測早產的方法有:①陰道超聲檢查:宮頸長度<25mm,或宮頸內口漏斗形成伴有宮頸縮短,提示早產風險增大。②陰道后穹窿分泌物胎兒纖連蛋白(fFN)檢測:若fFN陽性,提示早產風險增加;若fFN陰性,則1周內不分娩的陰性預測值達97%,2周內不分娩的陰性預測值達95%。
臨床表現(xiàn)及診斷
早產的主要臨床表現(xiàn)是子宮收縮,最初為不規(guī)則宮縮,常伴有少許陰道流血或血性分泌物,以后可發(fā)展為規(guī)則宮縮,其過程與足月臨產相似。宮頸管先逐漸消退,然后擴張。臨床上,早產可分為先兆早產和早產臨床兩個階段:
1.先兆早產指有規(guī)則或不規(guī)則宮縮,伴有宮頸管的進行性縮短。
2.早產臨產需符合下列條件:①出現(xiàn)規(guī)則宮縮(20分鐘≥4次,或60分鐘≥8次),伴有宮頸的進行性改變;②宮頸擴張1厘米以上;③宮頸展平80%。
診斷早產一般并不困難,但應與妊娠晚期出現(xiàn)的生理性子宮收縮相區(qū)別。生理性子宮收縮一般不規(guī)則、無痛感,且不伴有宮頸管縮短和宮口擴張等改變。
定期產檢可預防早產
1.定期產前檢查,積極治療泌尿道、生殖道感染,孕晚期節(jié)制性生活,以免胎膜早破。對早產高危孕婦,應定期行風險評估,及時處理。
2.加強對高危妊娠的管理,積極治療妊娠合并癥及預防并發(fā)癥的發(fā)生,減少治療性早產率,提高治療性早產的新生兒生存率。
3.已明確宮頸功能不全者,應于妊娠14—18周行宮頸環(huán)扎術。
4.對懷疑宮頸功能不全,尤其是孕中、晚期宮頸縮短者,可選用黃體酮陰道制劑置陰或行宮頸環(huán)扎術。
早產治療盡量保胎至34周
治療原則:若胎膜完整,在母胎情況允許時盡量保胎至34周。
1.臥床休息。
2.使用促胎肺成熟藥物。
3.使用抑制宮縮藥物治療。
4.對有生殖道感染者要控制感染治療。
5.終止早產的指征:①宮縮進行性增強,經過治療無法控制者;②有宮內感染者;③衡量母胎利弊,繼續(xù)妊娠對母胎的危害大于胎肺成熟對胎兒的好處;④孕周已達34周,如無母胎并發(fā)癥,應停用抗早產藥,順其自然,不必干預,只需密切監(jiān)測胎兒情況即可。
6.分娩期處理。大部分早產兒可經陰道分娩,對早產胎位異常者,在權衡新生兒存活利弊基礎上,可考慮剖宮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