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經量太少也是病 及時診治預防婦科病
月經量太少也是病 及時診治預防婦科病
白領小姐小林發(fā)覺自己近半年來月經量明顯減少,而且睡眠不好,經常出現頭暈、眼睛發(fā)花、腰酸背痛的感覺。剛開始以為工作緊張,疲勞過度,可是調整工作狀態(tài)、注意休息以后,身體并沒有明顯好轉。特別是月經,雖然周期正常,可是經量很少,僅一兩天,點滴見紅就干凈了,這使她感到很緊張,到醫(yī)院來求醫(yī)。
女性月經過少,往往指兩個方面:一是行經天數一般少于2天;二是月經量少,一般少于20毫升。正常量為50~80毫升。
月經過少是何原因
月經過少在各個年齡段婦女都可能發(fā)生。原因很多,一般與本人體質虛弱有關。有先天性發(fā)育不良,子宮偏小,子宮內膜薄,經行量少。也有因為工作緊張,過度疲勞,勞傷氣機,氣血不足,經血量少。如夫妻房室不節(jié),損傷腎氣,腎虛精血不足會導致月經過少。感受寒氣,寒邪侵入機體,血寒凝滯,經血運行不暢。因病體弱,如患甲狀腺功能亢進,代謝紊亂,血虛經少。身體肥胖,痰濕阻滯,引起內分泌失調,經行過少。還有長期服用避孕藥,或人工流產,損傷子宮內膜,患結核病等原因造成局部損傷,影響月經生理,均會導致月經量少。
職業(yè)女性的月經過少
職業(yè)女性除了忙自己的工作,還要忙家務和子女教育,長此以往,過于勞累,加之精神緊張,損傷氣血,滋生內熱,導致機體虛弱,抵抗力下降,內分泌失調,出現月經過少。同時還會出現胃口不佳、大便干結、腰膝酸軟、帶下增多等一系列癥狀,而月經過少往往又是其他病癥的前兆,有可能進而出現多囊卵巢、閉經、不孕等病癥,故必須加以重視。
中醫(yī)診治月經過少
中醫(yī)認為,長期月經量少,伴有腰膝酸軟、頭暈耳鳴,多屬于腎虛,多因子宮發(fā)育不良、性腺功能低下引起。經量逐漸減少,面色淡白,心慌乏力的多屬于血虛,可因久病傷血,體質虛弱引起。月經量少,經色紫暗,伴有血塊,經行腹痛的多屬于血瘀,可由盆腔炎癥、腹部手術后遺癥所致。因肥胖引起月經過少,中醫(yī)屬于痰濕,須考慮多囊卵巢綜合征等導致繼發(fā)性月經過少。
腎虛可以用歸腎丸(《景岳全書》),藥用菟絲子、杜仲、枸杞、山茱萸、當歸、熟地、山藥、茯苓等。血虛可用滋血湯(《證治準繩·女科》),藥用人參、山藥、黃芪、茯苓、川芎、當歸、白芍、熟地等;血瘀可用桃紅四物湯(《醫(yī)宗金鑒·婦科心法要訣》),藥用桃仁、紅花、當歸、熟地、白芍、川芎等;痰濕用蒼附導痰丸(《葉天士女科診治秘方》),藥用茯苓、半夏、陳皮、甘草、蒼術、香附、膽南星、枳殼、生姜、神曲等;寒凝者用溫經湯(《金匱要略》),藥用桂枝、吳茱萸、當歸、白芍、川芎、人參、生姜、麥冬、阿膠、半夏、甘草等;氣滯血瘀用柴胡疏肝散(《景岳全書》),藥用柴胡、白芍、枳殼、香附、川芎、陳皮、甘草等。以上各方用藥隨證加減,用量因人而異。